强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强根技术 1. 精耕细作,培肥地力 高产稻田耕作层要求肥活、深厚、松软,有一定的渗漏性。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微生物五大因素相互协调,稻田的蓄肥保水能力和供肥的强度与速度都能适应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 首先,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田间基本设施与沟渠等配套工程,达到能灌能排。在此基础上,实施精耕细作,认真落实耕犁翻土、耙碎土块、耖平田面等各项操作工序,达到土体深厚、全层肥沃、田面平整的高产要求。 其次,要培肥地力,创造良好发根的土壤环境。(1)深根改土,形成深厚、肥沃的活土层。由于水稻根系80%以上分布在0-20厘米的土层内,所以耕翻深度最好是16-20厘米。如果是冬闲田,争取冬耕晒垡,通过冻融作用,熟化底土,改善土壤结构,并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释放。整田时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特性进行合理耕作,以保持稻田的渗漏量,促进根系生长。(2)增施有机肥。一般每季每公顷施用有机肥11250-15000公斤,或秸秆还田,每季每公顷施用稻草525公斤左右,以稳定与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微生物等肥力因子,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3)多种绿肥。绿肥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激发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养分转化,保持地力常新、常肥。但应及时翻耕,一般在盛花期翻耕,作连作早稻的前作,应在早稻移栽前10天左右翻耕,宜早不宜迟。鲜嫩绿肥翻耕后压在泥里,7天左右就开始腐烂,当秧苗移栽后,经过返青、活棵阶段,到扎根时,绿肥已全部腐烂,有利于培育水稻根系。绿肥施用量要适当控制,一般每公顷11250-15000公斤为宜,多出的绿肥应当割出作沤肥,以防绿肥施用量过大,造成稻苗前期不发,后期猛发,进而难以控蘖促花增粒,影响产量。(4)重视水旱轮作。冬作可以种一些油菜等旱作物,达到稻田水旱交替,增强土壤勇气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还原性有毒性物质的消除,促进有机质的矿化和更新。 2.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操作简便,省工省肥,高产高效,是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的一次重大施肥技术创新。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双季稻的生育特性和营养特性,按照平衡施肥理论和现代肥料制造技术,将水稻一生中主要养分经科学配方,制成专用复合肥,并配以适量的速效肥,于插秧前一次作基肥施入,结合耕作措施,使土肥相融,达到以肥肥土,以土肥稻,养根促叶的目的。 其技术要点是: (1)依据水稻目标产量、土壤质地、肥力水平、酸碱性等确定肥料配方,以生产专用复混肥。 (2)一次性基肥全层施用,即将配好的专用肥料在耖田前一次施入。 (3)与化学调控技术相结合应用,即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叶面喷施化学调节剂和叶面肥。 3. 合理密植,间歇灌溉 (1)分蘖期构建适当的群体 返青分蘖期是水稻增根期,发根旺盛,吸收养料多。加强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创造适宜于水稻根系生长的良好条件,促使发根旺盛,是促进早分蘖培育健壮大蘖的关键。分蘖期若群体过大,荫蔽严重,基部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下部叶片早死,则发根的营养来源受阻,会严重影响发根。 (2)采用间歇灌溉 水稻根系绝大部分生活在还原层中,在缺氧条件下,根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下降,特别是对磷、钾、硅、氮等吸收显著下降,不仅影响地上部的生长,而且也影响水稻根的萌发、伸长和各种生理活动,容易形成黑色和褐色根,根系的吸收机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分蘖期要做到浅水勤灌,若出现泥烂根浮,则要落干水分紧实土面后再灌水,以水调气促根深扎。浅水灌溉后,田水自然落干,让空气直接进入土壤,保持土壤湿润促使还原性物质氧化,消除有毒物质,再进行下一次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