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结实重粒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高结实重粒技术

    关键技术

    1. 重视保花肥,酌情施用粒肥

    保花肥具有促进颖花发育、减少颖花退化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结实率。一般在雌雄蕊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叶龄余数1.5-1.0、主茎倒2叶露尖时,施用保花肥。保花的适宜用量应掌握在抽穗时叶色能自然褪淡,抽穗后能顺利成熟,结实良好,籽料饱满。一般施肥量以占化学氮肥总量的20%-30%为宜,并增施钾肥每公顷75-112.5公斤。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效果更好。要防止施肥过量,影响到植株体内碳、氮代谢和状分输送等,造成后期贪青迟熟,特别是后期寒冷、阴雨少日的天气象易造成贪青现象,更需注意。

    粒肥具有增加叶片含氮量,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光合生产率,同时还有利于维护根系活力。一般在破口期(齐穗前)施粒肥,用量以占化学氮肥总量的10%-20%为宜。粒肥宜看苗看天酌情施用,苗不黄不施,寡日多雨不施,病害重的不施。粒肥的施用以叶片长而不披、绿而不贪青为宜。

    2. 根外追肥和化学调控

    根外追肥是指把肥料喷放或撒施在根以外的器官而使稻株吸收养分的追肥方法,其特点是养分吸收快,吸收效率高,一般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都可以作为根外追。根外追肥时间以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为好,应避开抽穗扬花期的开花时段。

    具体用量和浓度:

    尿素每公顷7.5-15公斤,加水750公斤;磷酸二氢钾每公顷1.875-2.25公斤,加水750公斤;过磷酸钙每公顷15-22.5公斤,经24小时浸出液加水11250公斤。以田间喷雾方式追肥时,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化学调控以减缓水稻灌浆-成熟期间功能叶片和根系衰老进程为特点,有效地提高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活性,促进茎鞘贮藏物质向穗部转化,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例如,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粒粒饱”,在水稻始穗期每公顷375克对水450公斤喷雾,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3. 水份管理

    长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对水份最为敏感,此期如果缺水,会对水稻机体产生不良的生理影响,一方面使RNA、DNA合成受阻,另一方面使核酸水解活动加强,蛋白质与生长激素的合成降低,代谢受到破坏,加速器官的衰老。缺水还会引起毛孔关闭以及叶组织失水,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扩散阻力,降低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严重干旱则直接破坏叶绿素光合系统,导致有机营养不足;另外,缺水还会抑制植株对无机营养的吸收,妨碍有机物质的合成与运输,不利于满足颖花分化发育对氮、碳营养的需要,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严重时产生畸形花。此外,还由于花粉与胚珠不孕,使空瘪粒大量形成。水稻进入穗分化期以后,气温升高,有机肥分解加速,微生物活动旺盛,大量耗氧,造成嫌氧条件,有毒物质积累,对根系生长不利,所以需保持浅水层,但不宜长期保持水层,尤其是糊田和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采取间歇灌溉。也可以埋设地下暗管进行间隙渗漏和浅水灌溉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渗漏,排除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改善根系生长条件。抽穗开花期应保持浅水层,对土肥、泥糊、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采用间歇灌溉,陈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新水。

    灌浆结实期水份不足会影响叶片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造成减产;水份过多,长期浸水,促使土壤还原性增强,不利于根系生长。一般应采用间歇灌溉,即灌一次浅水,2-3天自然落干,湿润1-2天后再上新水。黄熟以后,可以开始排水落干,以促进成熟,便于收割,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粒重,一般于收割前3-5天开始排水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