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杂交稻繁制种技术

三系杂交稻繁制种技术

     三系水稻繁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强、环节多、要求很高的工作。对于同一组合而言,不管是什么季节繁制种,除了父母本的播差期、秧龄长短、行比大小安排有不同外,其它和技术环节基本一致;对于不同类型(籼型或粳型)亲本繁殖和不同组合制种,除了要注意亲本和组合本身的特点外,其它的操作技术原理和技术措施也基本一致。

 
    (一)生态环境的选择

    1. 最佳抽穗扬花期的安排

     各地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具体组合的生长发育特性,作出合理的安排。籼型杂交水稻繁制种抽穗扬花理想的气象条件是:日平均气温24-30℃,花时气温28-32℃,相对湿度70%-90%,白天无连续三日雨,无风或有微风。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利于不育系的异交结实。抽穗扬花期如遇到日平均气温23℃以下的低温或36℃以上的高温,开花时阴雨连绵或大风干燥天气,都会使小花闭颖不开或推迟花时,降低繁制种产量。粳型三系杂交水稻繁制种开花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3-30℃,下限温度为18-20℃,略低于籼稻,但不同“三系”亲本间存在一定差异。

    2. 杂交水稻繁制种基地田片、田块选择

    是指基地具体选择什么样的田片、田块进行繁制种。繁制种的田片、田块,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要求水源方便,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病虫害少,无检疫对象,不能用冷浸田、山荫田、改土田。其次,要求隔离条件好,隔离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的必备条件之一。杂交水稻繁制是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种子。水稻花粉轻而小,可随风远距离传播。如果繁制种田的抽穗扬花期与周围其它水稻品种的抽穗花期处于同一时期,周围其它水稻品种的花粉就会传到繁制种田不育系的柱头上,受精结实,造成生物学混杂。第三,要求无检疫性病虫害。

    3. 地域选择

    主要是指选择本地繁制种,还是异地繁制种(海南岛繁制种)。

 
   (二)亲本的播差期安排

     1. 父母本的播差期安排

    安排好父母本播种差期和播种期是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能否相遇的前提条件。当前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水稻的不育系、保持系绝大部分是早籼类型,恢复系大部分是早中稻类型。许多组合父母本的生育期相差很大,为了使不育系和恢复系花期相遇,就要根据两个亲本的播始历期长短来安排确定父母本的播种期,一般把父本先播种,母本后播种,称为顺播差。反之,称倒播差。两期父本以第一期父本播种为准,三期父本以第三期父本播种为准,来推算母本播差期。计算父母本播种差期,必须根据不同亲本、不同组合、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出叶速度等因素来确定。常用方法有:

    (1)时差推算法

    时差推算法是根据父母本历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资料推算出当地某个季节父母本播种至始穗(播始历期)相差的天数,确定为当地当年同一季节父母播种的时间及相关的天数。 播始历期是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的生育特性之一。同一亲本或组合,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其播始历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特定条件下的播始历期,实质上反映了气温、日照、营养、品种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差是一个综合指标,与实际生产条件相对应,以播始历期相差的天数来确定父母本的播种差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因此,生产上使用较广泛。但是生育期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各地历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夏秋季繁制种,气温比较稳定,父母本生育期变化不大,应用时差推算法确定父母本的播种差相对比较准确;而春季繁制种或早夏繁制,年际间的气温变化较大,一般父本播种早,受气温影响较大,播始历期变幅较大,而母本播种迟,已进入夏季,气温变化小,播始历期比较稳定,应用时差推算法安排父母本的播种差就会有较大的出入,往往会造成花期不遇。所以时差法较适用于气温变化小的地区、季节和繁制多年的老亲本和老组合。

    (2)温差推算法

    温差推算法就是依据父母本播始历期有效积温的相对稳定性及其差异来确定播差期的办法。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三系”亲本大都是感温型品种,生育期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春播温度低,生育期长;夏秋播温度高,生育期短。同一品种虽然在不同年份、不同播种季节、不同地区会出现较大的生育期差异,但其生育期间的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为:A=Σ(T-H-L)。 式中:A为某一生育阶段的有效积温(℃);T为日平均气温值;H为高于上限温度(27℃)的温度数;L为下限温度值(12℃);Σ为这一生育阶段从始日到终日的累计数。

    如某亲本3月28日播种,3月29日的日平均气温为12℃,4月20日的日平均气温为23℃,5月18日的日平均气温为27℃,6月26日的日平均气温为31℃,则这4天的有效积温 A=(12-0-12)+(23-0-12)+(27-0-12)+(31-4-12)=0+11+12+15=41℃,在计算父母本播始历期有效积温时,一般播种当天不计算进去,从播种第二天开始计算,并把始穗当天的计算进去。

    有了亲本从播种到始穗的有效积温,就可以计算出不同组合的父母本有效积温差。如在浙江衢州,密阳46和协青早A播始历期有效积温为1073.0±10℃和785±10℃,因此协优46制种父母本有效积温差为288±10℃,换句话说,当父本有效积温达到288℃左右时为母本播种适时。相对来说比时差推算法要科学一些。但是,温差法由于只有温度这个单一指标,易受管理水平或小气候变化造成秧苗生长快慢的误差。另外,还要配备一定的气象工具(仪器),同时,查阅当年当时的气象资料手续繁琐、工作量大,一般基地不具备这个条件,近年来生产上应用有所减少。

    (3)叶差推算法
  
    叶差推算法是以父母本主茎总叶片数及其出叶速度为依据推算播并期的方法。主茎叶片数是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的生育特性之一。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管理条件下,同一亲本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的主茎叶片数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早稻品种是11-14叶,中稻品种15-17叶,晚稻品种16-19叶。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茎叶片数见下表。应用叶差推算法来确定父母本的播差期,必须准确观察早播亲本的叶龄动态。从秧田到大田都要专人负责,定点、定株、定时跟踪观察记载。叶龄一般从第一片完全叶算起(即与谷粒同侧的第一张叶)。父母本主茎总叶数及其出叶速度是水稻对温、光、水、肥、气等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综合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主茎总叶数相对比播始历期更稳定。所以,叶差比时差温差更具有普遍性,应用叶差推算法来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比时差推算法和温差推算法都要准确一些,在异地异季条件下使用效果更好。但是,由于父母本在不同年度间存在着出叶速度和总叶片数的变化,一般变幅在±0.5叶左右,极差达1叶。如果单一应用叶差法确定父母本播差期,也不能保证父母本花期完全相遇。

表 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茎叶片数
(浙江衢县)

不育系
主茎叶片数
恢复系
主茎叶片数
Ⅱ-32A
16(16~17)
IR26
18(17~19)
珍汕97A
13(13~14)
测64-7
16(15~17)
V20A
12.5(12~13)
26窄早
15(14~16)
优IA
12.5(12~13)
R402
15(14~16)
金23A
12(11~13)
明恢63
17(16~18)
协青早A
13(12~14)
密阳46
16(15~17)
D汕A
12(13~14)
浙大8220
17(16~18)

 

    通常生产上父母本播种三差的确定,是以长势长相类型相似,花期相遇良好田块为基础确定的。在丰产、稳产、高产栽培条件下花期相遇田块所形成的叶、时、温差,就是最佳叶、时、温差。这种最佳三差,实质上是最适环境和营养状况下的三差。在具体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时,还应考虑到繁制种季别、组合等因子。就繁制种季别来说,春季繁制种或早夏季繁制种应以叶差为主,宜用时差定大向,叶差为依据,温差作参考;在夏季繁制种或秋季繁制种时,可能时差为依据,叶差作校正,温差作参考。就不同组合而言,对父母本播差期大的组合(如汕优63、协优9803等)应以叶差为依据,叶差作校正,温差作参考;父母本播差期小的组合(如Ⅱ优63、威优402等)应以时差为主,叶差和温差作参考。对于同一地区(基地)、同一季节配制同一老组合,应以时差为依据,叶差作校正,温差作参考;对于异地异季新组合,则应以叶差或温差为依据,时差作参考。

    2. 父本期数确定和播差安排

    在“三系”杂交水稻繁制种初期,曾试行一期父本,由于不仅不能满足母本花期长的要求,而且容易造成花期严重不遇。根据不育系抽穗比较分散,开花时间拖得比较长,而父本抽穗比较快,开花比较整齐集中的特点,繁制种田的父本发展为二期或三期种,促使父母本盛花期相遇,从而提高繁制种产量。随着繁制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许多繁制种地区和单位又提倡一期父本,来提高花粉密度,增加有效花粉,达到增加异交结实和提高繁制种产量的目的。

    无论是采取一期父本、二期父本还是三期父本,确定父本期数的原则是以达到父母本盛花期相逢,力争花期全遇为总目标。具本确定父本期数务必要因父本特性、技术水平、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对播始历期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型大、花粉充足、扬花期长的父本(如明恢63、辐恢838、浙大8220等),其播种期数可少些,采取一期或二期父本;对于播始历期较短、分蘖力弱、有效穗少、穗型小、花粉不足、扬花期短的父本其播种期数宜多些,采取二期或三期父本。

 
    (三)育苗移栽

     1. 培育壮秧

    (1)壮秧的标准和特点
  
    一般壮秧有如下特点:矮壮、扁蒲、分蘖多、叶挺、叶色浓绿、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强,要多而白、根系发达,利于养分的吸收,生长健壮,抗逆力强。但由于各组合的父母本不同,或同一组合的繁制种季别地区不同,其父母本壮秧的其它标准如秧龄、分蘖数等有所差异。例如浙江省主要亲本壮秧的秧龄和分蘖标准:

表 不同亲本、不同制种季别的秧龄和分蘖数指标

 
亲本
早夏季制种
 
夏季制种
 
秧龄(d)
分蘖数(个/株)
秧龄(d)
分蘖数(个/株)
珍汕97A
18~20
2
15
2
协青早A
18~20
2
15
2
威20A
18~20
2
15
2
优IA
15
2
15
2
II32A
45~50
8
20~30
5
密阳46
50
18
30
12
测64-7
40
12
25
10
测20964
40
12
25
10
测早2-2
25
6
20
4
浙大8220
50
20
30
12
R402
25
6
20
4
明恢63    
30
12

 

    (2)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

    ①选好秧田,下足底肥  杂交水稻繁制种父母本身秧田,一定要选择肥力中上、排灌方便、背风向阳、易起发的田块。底肥要足,以腐熟的栏肥和人畜粪及各类饼肥为主,一般在翻耕时深施栏肥15-225吨/公顷,父本秧田在播前或寄秧前3-4天,再施碳酸氢铵60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450千克/公顷,呋喃丹30千克/公顷作面肥和施药消毒,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环境条件。秧板要做平整,上糊下松,通气很好,畦沟深直,排灌畅通。如母本秧田套育在土质好肥力高的制种田内,其畦宽应视配制组合父本栽插规格而定。同时要特别注意母本身田的土质和管理措施要大体一致,以免父母本秧苗素质差异过大,导致本田期的生长发育进度不协调,造成花期不遇。

    ②种子消毒  当前生产上主要消毒方法是药剂浸种。强氯精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有较好的防效。对稻瘟病和恶苗病也有一定防效,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消毒剂之一。具体使用方法是:早夏季繁制种(春季繁制种)父本种子用1:500倍药液浸24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24小时后,洗净催芽播种。母本种子用1:500倍花液浸种1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露种3-4小时,再用1:500倍药液浸种6-8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另外,也可用抗菌剂402浸种。402药液浸种浓度一般为400-500倍。父本浸种36-48小时,母本浸种时间和方法同强氯精。

   ③催芽技术  父母本的催芽要求做到“快、匀、壮”。“快”是指在短时间内催好芽,要求达到该批种子的发芽势水平;“匀”是指胚根胚芽的长短整齐一致;“壮”是指胚根芽粗壮,两者比例适当(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颜色鲜白,气味清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父母本用量少,要催好芽难度大。根据湘江繁制种高产基地的经验,父本以村、组集中催芽,母本以组或大户集中催芽,然后分芽谷到户播种为佳。这样可以保证种子发芽势、并提高每制种户之间秧苗素质平衡度,利于大面积平衡高产。

    ④稀播匀播  稀播匀播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环节。稀播就是要降低播种量,使秧苗个体能充分发育,为确保一定的空间条件。稀播的前提是留足做足秧田面积,秧田面积根据用种量和秧龄长短,父本按1:10-15,母本按1:3-10来确定。一般生育期长的父本用量为2.25-3.75千克/公顷,秧田播种量为22.5-37.5千克/公顷(两段育秧);生育期短的父本用种量为6.0-7.5千克/公顷,秧田播种量为90-112.5千克/公顷,秧田面积在700-1000平方米/公顷。母本在双本插的情况下,用种量在45千克/公顷左右,在2.5-3.0叶移栽的短龄秧苗、4.5-5.0叶移栽的中龄秧苗、6.0-6.5叶移栽的长龄秧苗情况下,秧苗播种量分别为675千克/公顷、225千克/公顷、112.5千克/公顷,所需秧田面积大多数为1000平方米/公顷、2000平方米/公顷和3000平方米/公顷。播种时要带秤下田,分畈(畦)定量,来回分次播种,做到落籽均匀,稀密一致。


    (3)育秧方式

    ①两段育秧  此法宜用于生育期长的父本育秧。主要技术要点是,第一段为沙床播种,当秧苗长到1叶1心时开始寄秧到秧田。早夏制盖地膜苗龄10-13天、夏制苗龄7-8天,要求在2叶1心前寄秧结束。寄秧密度依配制组合父本生育期长短而定。一般生育期长的父本(明恢63、密阳46等),寄秧密度第一期父本以13.3厘米×13.3厘米,第二期父本以9.0厘米×11.7厘米为宜。两期父本寄足57000-67500株/公顷,秧田面积要求达到1000平方米,秧田大田比值1:10。

    ②划格点播  即把催好的芽谷,直接按组合父本密度要求摆寄在划格线交叉点上。每点放2粒芽谷,这样育成的秧苗素质均匀强壮。本法适宜生育期长的和短的父本育秧,摆寄密度和秧田面积同两段育秧。

    ③超稀播种  一般适用生育期短的父本(如测67-7、R402、测早2-2等)和母本育秧。其技术要领:一是要求匀播,严格控制秧田播种量,父本不超过75千克/公顷,母本不超过112.5千克/公顷。二是要求在1叶1心至2叶1心期,父本按6.0厘米×7.0厘米间苗,使秧苗的个体均匀一致,以利秧苗个体生长一致,提高秧苗整齐度。三是做足秧苗面积,父本秧田850平方米,母本秧田1500平方米。

    ④地膜覆盖育秧  主要适用于春季和早夏季繁制种父母本育秧。主要技术在前面已做介绍,下面着重介绍地膜管理技术。

    第一, 播种至出苗,采取地膜低拱棚架覆盖,四周用泥块压实,要求密封保温,防止通风漏气。

    第二, 出苗至1叶期,仍以密封保温为主,但膜内温度超过35℃时,要适当能风降温(揭拱棚两头通风)。

    第三, 1叶期至2叶期,要经常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当气温达到24℃时,膜内温度可上升到35℃。因此,一般晴天中午都要揭膜通风。

    第四, 2叶1心期,在做好通风炼苗的基础上进行揭膜。揭膜前,先灌水上秧板,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造成青枯死苗。揭膜后秧苗抗低温能力较弱,如遇冷空气来临,要灌水上秧板护苗。冷空气过后,不能急于排水,要在午后慢慢排水,并保持浅水层,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要过2-3天待秧苗适应环境后,再进行追肥,一般施稀薄人肥9-11.25吨/公顷。


   2. 父母本移栽格式

    繁制种田父母本移栽格式的变化主要是父本栽插变化,一般可分为三种,即单行、假双行、大双行。单行就是每厢只栽1行父本,父母本的间距较为稳定,一般是23.3-26.7厘米,其余均栽母本;假双行每厢2行父本,父本行距很窄,一般只有13.3-16.6厘米,父本呈三角形栽插;大双行每厢栽2行父本,父本间距较宽,一般是26.7-40.0厘米,2行父本之间往往作为田间管理的走道。这三种父本的栽插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它们的基本差别是因父本的栽插形式、父母本的厢宽以及父母本的占地比率的不同而使适应范围不同,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另外,在具体移栽时,还要考虑到父母本当时的生育进程、叶龄差距情况及预测的花期相遇与否,适当调整父母本移栽格式。如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父1和父2和移栽之比为1:1,若母本早于父本时,父1和父2的移栽之比可调为3:2(即60%父本1,40%父2);反之,父1和父2的移栽之比可调为2:3。也可调整母本密度和本数,母本早于父本田块适当放宽密度要求,单本插;反之,提高移栽密度,2-3本插。

    3. 父母本移栽行向

    行向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田中父母本种植行的方向。在繁制种实践中,根据季节和地形特点,一般要求行向与抽穗扬花期间的风向成一定的角度,以借助风力传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当行向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花粉不仅可以借助风力传到母本的柱头上去,而且还可以均匀分布,从不同的方向落到母本柱头上。从理论上讲,行向与风向成45°最为理想,此时花粉传播的距离最远,利用率最高。一般以东西行向光照充足、均匀,透风透光好,不会出现阴阳苗,不仅有利于父母本生育均衡一致、抽穗整齐,而且有利于开花和花时相遇。据湖南省试验,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异交结实率提高2.9%,单产增加7.4%。

    4. 移栽质

    插秧质量对于秧苗返青快慢、父母本之间能否协调生长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哪个季别繁制种都要重视移栽质量。在确定好父母行比和合密植的前提下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季节,力争早播

    如浙江省金华、衢州地区的早夏季繁制种,要求安排在空闲田、绿肥田或早熟春花田,力求在5月15月日前将春花作物收割完毕。为防止父本超秧龄,打乱花期,务使插秧不过小满关。母本以18-20天秧龄为宜,在5月28日前移栽结束。夏季繁制种,对长生育期的父本要求在5月底前移栽结束,短生育期父本及母本在6月20-25日前栽插完毕,以利早发多分蘖。

    (2)父母本秧苗素质要相配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父母本秧苗个体间在叶龄、分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明显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生长发育进度往往不一致,影响抽穗的整齐度。所以,对个体差异明显的秧苗,在移栽前应进行适当的分类,移栽时采取母本壮秧配父本生长好的,母本瘦秧配父本生长较差的办法。使父母本秧苗“门当户对”,尽量减少大田父母本个体间的差异,以提高花期相遇程度和抽穗整齐度。

    (3)强调拔秧技术

    实践证明,拔秧技术的好坏,对秧苗返青期影响很大。所以,在拔秧时,为了减轻秧苗操作程度和比例,小秧苗和中秧苗提倡带土移栽,这样不仅有利于浅插,减轻落黄,返青快,发稞早。大苗秧在移栽前3-4天,灌水上秧板,使秧板软化,以便于拔秧。秧苗要随拔随插,不插隔夜秧。总之,一切为了减轻移栽后的败苗程度,缩短返青期,促进早发、快发,为搭好高产苗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意移栽天气和时间

  一般以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插秧为好,尽量避免大风大雨天和烈热高温下插秧。除小苗秧外,中大苗秧在插秧时田间都要保持寸水,防止栽后败苗,促使返青快、分蘖早。

 
    (四)父母本行比密植

     杂交水稻繁制种是父母本地同一块田中的间作栽培,父母本共生时间长。由于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的间作,对光、温、水、肥的要求基本相似,相邻行间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突出。繁制种的主要目的是在母本植株上获得更多的结实的种子产量,母本对父本存在绝对的依赖性。基于这种关系,杂交水稻繁制种高产栽培,要遵循在优先保证父本苗数量尽量增加母本苗数这个基本原则。

    1. 适宜的父母本行比

    父母本行比是繁制种田中父本与母本种植的行数比例。如父母本行比为1:10,即表示1行父本10行母本依次相间种植;父母本行比2:12,即表示2行12父本行母本依次相间种植。实际上也就是父本、母本占地大小的问题。行比越大,表示母本占地比例越多,插秧丛数和有效穗越多;相反母本地比例就越小,插秧丛数、有效穗和花粉量也越少。行比过大,尽管母本穗数增加,但因父本花粉量不足,影响母本结实率,最终影响产量提高;行比过小,尽管父本花粉量充足,但母本穗数不足,即使结实率较高,产量仍然不高。行比直接关系到繁制种产量高低,因此合理确定父母本行比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的重要技术环节。

    围绕着杂交水稻繁制种的行比问题,各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父母本行比由小到大,母本占地比率也逐渐扩大。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初期,繁殖制种一般采用小行比1:3或2:3,中期扩大到1:6-8或2:10-12;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行比,繁殖田为1:6-8或2:8-12,制种田1:8-14或2:12-18。对具体组合来说,要根据父本的生育期长短,父本长势的强弱,父本花粉量的多少,以及父母本植株的高矮来确定。父本生育期长、长势好、花粉量多、植株较高,行比可以适当加大。如汕优63,制种行比可达1:10-14或2:12-18。反之,就要适当缩小。如汕优64、威优64,制种行比一般为1:8-10或2:12-14。值得指出的是:母本柱头发达,外露率高,生活力强,行比也可适当大些。如博A、优IA制种,行比就可比珍汕97A、V20A的大些。由于保持系与恢复系相比,生育期短、长势弱、供给花粉量较少,因此,不育系繁殖田的行比总是比杂交制种田小些。

    2. 移栽密度和本数

    (1)父本密度和本数

    繁制种父本密度和本数,主要根据其播始历期长短和分蘖力来决定。一般播始历期长、分蘖力强、生长旺盛的父本(明恢63、浙大8220等)插秧密度稀些,株距以23厘米为宜,单本插;密阳46、测64-7等播始历期中等或中偏长、分蘖力中等的父本,株距以20厘米×13.5-16.5厘米较好,单本插;对测早2-2、26窄早、R402、珍汕97B、V20B等播始历期短、分蘖力偏弱的父本,栽插密度应高些,假双行的行株距以16.5厘米×13.5-16.5厘米×10厘米较好,每丛插2-3本。二期父本的种植比例一般父1和父2各占50%;父1:父2:父3三期父本和种植比例一般为1:3:2,即父1占16.7%,父2占50%,父3占33.3%;或者是1:2:1,即父1和父3各占25%,父2占50%。

    (2)母本移栽密度和本数

    当前生产上使用的不育系大多数营养生长期和播始历期较短,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插秧密度和本数具有明显的增穗增产作用。一般珍汕97A、V20A、协青早A、金23A等生育期较短的不育系种植密度以13.5厘米×13.5厘米或16.5厘米×10厘米为宜;II32A等营养生长期较长的不育系应适当放宽移栽密度的要求,以16.5厘米×16.5厘米或20厘米×13.5厘米为好。在繁制种初期,由于不育系纯度较低,为了便于田间去杂,保证种子纯度,各地一直提倡单本插。随着不育系繁殖技术的改进,不育系纯度的提高,繁制种用的不育系种子纯度已达到原种或一级种的标准,为母本多本插创造了前提条件。具体栽插本数因各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及栽培水平不同而有差异。试验表明,浙江省丛插2本,四川、湖南等省丛插2-5本为好,兼顾了群体与个体、多穗与大穗之间的矛盾。

 
    (五)施肥与排灌

    杂交水稻繁制种高产栽培是以壮秧、早发、足苗、多穗、增粒为中心,其中壮秧为前提,早发足苗是基础。在整个本田期采用的施肥原则为前足、中控、后补,N、P、K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为前期浅水勤灌,中期搁田裂细缝,后期湿润灌溉不断水。

    1. 秧田期管理

    (1)水浆管理

  一般父母本种子播种后至3叶期前,应保持半旱秧板,即沟中有水,畦面湿润不积水,以利通气、促发新根、扎根立苗。3叶期以后至拔秧前7-8天,以湿润为主的浅水灌溉促分蘖,不宜灌深水“护秧”抑制秧苗分蘖,直至拔秧前5-7天再灌水上秧板,以后不断水,以期拔秧时减少秧苗损伤。

    (2)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是为了提高秧苗体内养分的积累,促进早发多分蘖,并为移栽后不落苗、早返青打下营养物质基础。在2叶1心前,秧苗属于异养阶段,不必施肥。当秧苗长到3叶时,应视秧苗肥力和底面肥情况,巧施断奶肥。一般可施1:3的稀释人(畜)粪尿2500-3800千克/公顷。尽量少用尿素,尤其是早夏季制种生育期长的父本秧苗。此时处于白天揭膜通风、晚上盖膜保温的炼苗期,加上原有底肥刚被秧苗所吸收,尚不缺肥,故要禁用尿素作追肥,否则秧苗易造成氮素中毒而蹲苗不发,甚至心叶卷缩,老叶上锈斑,严重影响素质。重施促蘖肥,一般父母本秧田施用尿素120-150千克/公顷。移栽前3-5天施好起身肥,施用尿素60-190千克/公顷。

    2. 分蘖期管理

    繁制种田分蘖阶段的管理必须着眼于快攻快促,主攻目标是促使父母本稳生健长,早生快发,力争在规定时间内搭好高产苗架。在母本移栽后15天内要促使父母本发足有效苗穗数,父本达到120-150穗/平方米,母本达到300穗/平方米以上。

     (1)施足基肥

     繁制种大田可将15000-20000千克/公顷腐熟有机肥(猪栏肥等),翻耕入土作底肥。无论哪个季节繁制种,在父本移栽前一天拉线排水开沟深施150千克/公顷腐熟菜饼、1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150千克/公顷碳酸氢铵、25千克/公顷氯化钾作基肥,然后灌水。如早夏季繁制田随即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660千克/公顷,氯化钾150千克/公顷和呋喃丹30千克/公顷作面肥和施药消毒,1-2天后移栽母本。促使母本移栽后几乎无返青期,一夜出新根,两天露新叶,四天见新蘖,七天进入分蘖高峰期,以提高成穗率。

     (2)早施追肥

  分蘖追肥要根据繁制种季别、组合、亲本、苗情、田块土质肥力而定。一般情况下分蘖肥要早施、重施,要求在父母本移栽成活后4-5天内,追施一次尿素120-180千克/公顷。搁田前父本以塞秧根方式增施1-2次球肥,球肥用尿素、过磷酸钙各45千克/公顷、氯化钾30千克/公顷加湿泥土300-450千克/公顷制成。搁田前母本一般不宜追肥,以防徒长,打乱花期。

     (3)水浆管理

  分蘖阶段的水浆管理,总体掌握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原则,以促进早发、多发。对于保水保肥性好、土壤通气性差的大泥田或冷浸田,移栽后即要排水晒田,以便通气增温,促进根系生长。达到以根促蘖。

     3. 拔节孕穗期管理

  当父母本即将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时,即分蘖末期到拔节初期,应采取以水调肥进行排水,适度搁田,以利根系深扎,壮秆健身,控蘖保穗,提高成穗率。

    (1)适时适度搁田

  搁田的时间应根据“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来确定。一般是母本倒4叶露尖即开始排水搁田,早夏季繁殖制种田大致在6月15日前后开始,历时7天左右,搁田要适度。具体要求是:田边细细裂,田中不陷脚,叶色略褪绿,白根上田面。大泥田、低洼田、高肥田、长势过旺的田要适当早搁、重搁;对肥力差、砂性重、长势不够的田轻搁,适当露田即可。搁田后及时复水,一般要求在幼穗分化三期以前全面灌水,以后保持水层10-13厘米。尤其在幼穗分化第六期,即剑叶全露与倒2叶枕平时,千万不能断水,以防颖花退化,确保穗大粒多。

     (2)施好保花增粒肥

  保花增粒肥施用的好坏对颖花退化,异交结实等影响很大,施好了能明显促进保花增粒。如果施不好不但达不到保花增粒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穗期的病虫害。所以,保花肥要考虑到繁制种季别、配制的组合、田块土质肥力及父本生长势等因素,巧妙灵活应用。采用早夏季制种的协优46等组合,在施用保花肥方面,应特别慎重。除了苗黄缺肥,且是砂质土的田块要补施保花肥外,一般田块不能用保花肥,否则极易导致抽穗期出现大量的高节位无效分蘖,喷施九二0后形成大量无效“笔杆”穗,影响母本的授粉受精、结实及灌浆。配制汕优等其他系列组合,则应施保花肥,以减少颖花退化,增加实粒数,提高异交结实率。保花肥的施用时间以幼穗分化4-5期为宜,施肥量45-90千克/公顷尿素。在6-8期,叶面喷施2-3次0.2%-0.5%磷酸二氢钾及0.2%-0.3%硼肥,为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打好营养物质基础。

     4. 抽穗成熟期管理

     当父母本进入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措施应以提高异交结实率为中心。主要是采取养根保叶防早衰措施,达到争粒争重夺高产。

     (1)水浆管理

     在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4-5厘米的沙层,做到以水养花,调节穗层小气候,以利保持父本花粉生活力,改善母本开花环境条件,促使母本颖花角度增大,柱头外露率提高,柱头活力增强,提高异交结实率为中心灌浆期要薄水灌溉适当露田,以增强根系活力;蜡、黄熟期切忌断水过早,要满足籽粒对水分的要求,以养根保叶,防止植株缺水早衰。在整个抽穗灌浆成熟阶段,无论是遇上高温或低温,都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灌浆后籽粒饱满,增加粒重。

     (2)根外追肥

     在抽穗期可以结合喷施九二0等激素,叶面喷施多种作物营养元素,对提高异交结实率和产量有明显效果。

 
    (六)提高异交结实率技术

     1. 异交结实率的构成

  杂交水稻繁制种的目的是获取通过异交结实的母本籽粒。在高产苗穗结构已形成,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的前提条件下,繁制种田的产量能否上去,主要取决于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母本异交结实率的构成,一是开花当天柱头接受花粉受精结实,它包含非柱头外露结实和柱头外露结实;二是开花当天以后通过柱头外露来接受花粉受精结实。据观察测定,开花当天非柱头外露的结实粒数约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10.5%-30.6%,依靠柱头结实的籽粒约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69.4%-85.7%,后者是当前繁制种生产上异交结实的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母本花时越早(即父母本花时相遇机率越高),开花当天结实的比率越大;柱头外露率越高,异交结实率也越高。当前应用最多的珍汕97A、V20A、协青早A等母本开花当天的结实籽粒数和开花当天以后结实粒数各占50%。因此,在争取更多开花当天结实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开花当天以后依靠柱头外露结实的重要性。

     2. 异交结实率的因素

  杂交水稻繁制种母本异交结实率的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亲本的遗传特性、栽培管理水平、穗期天气状况、九二0等激素的作用、人工辅助授粉等几个方面。

    (1)亲本遗传特性

  不同组合其亲本的性状不同,同一亲本在不同地区、不同繁制种季别和不同栽培水平下主要性状也有一定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首先应从育种着手选用柱头外露率高的不育系,达到繁制种高产的目的。如II优32A、优IA的柱头外露率(50%-60%)几乎要比珍汕97A、V20A(20%-30%)高一倍。

    (2)栽培管理水平

  从繁殖制种高产角度看,繁制种栽培管理水平对母本异交结实影响很大。如通过栽培措施提高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保证父母本充足的穗花数和合理的颖花比,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等,可以提高柱头外露率,增加外露柱头面积,增强柱头活力和延长其寿命。

    (3)天气条件

  抽穗扬花期的天气状况对父母本花时的影响很大。天气条件可分为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雨日型和雨后晴天型等几种类型。高温高湿类型天气,父母本花时相遇率一般较高,开花集中,有利于异交结实;高温低湿类型天气父母本花时相遇率较低,花粉离开花药后失水较快,寿命有所影响,花粉萌发率低;低温高湿类型天气,虽然花时相遇率较高,但是父本花粉粘连多,散粉性差,不利于异交结实。在开花期出现间断的个别雨日或雷阵雨天气,不仅不影响父母本花时相遇,反而使相遇率提高。

    (4)九二0等激素类物质的使用

    九二0对异交结实影响重大,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中九二0的施用技术是一项最普遍、最关键的技术。抽穗期喷施九二0,对提高制种产量有重要的作用。

    ①可以解除不育系颈现象,提高穗粒外露率,使绝大部分颖花获得授粉,增加异交结实;
    ②调节父母本株高及穗位的比值,达到理想的异交状态,使母本群体形成疏密适宜、通风透光的主体穗层利于授粉;
    ③可以提高母本开花时间,提高父母本花时相遇几率,增加开花时间当天授粉结实比率;
    ④能增大开颖角度,提高柱头外露率,增大柱头外露授粉面积,延长柱头活力,增强受精能力,增加开花当天以后依靠外露柱头接受花粉受精结实的比率;
    ⑤增强水稻生育后期冠层叶片的光合性能,加速营养物质向穗粒部输送转化。

    (5)人工授粉

  水稻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生殖器官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利于自交、而不利于异交的结构特点和开花习性。与异交授粉作物相比,在异交性能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如父本开颖后花粉寿命短、传播效果低,母本柱头面积小、外露少、活力低,父母本花期不稳定,花时不同步,穗粒不协调等。通过包括使用九二0在内的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改善父母本的异交性能。而父本的花粉单靠自然风力传播是远远不够的,何况风力时有时无、时大时小,花粉飞不高、传不远。着落在母本柱头上的花粉粒数根本达不到授粉受精的数量要求。所以一定要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即赶粉来达到母本柱头上有足够的可萌发的花粉粒数量(即每个柱头上3-4粒),促使授粉受精结实。

    3. 提高异交结实率的途经和措施

  要使繁制种大面积平衡高产,除选用柱头外露率高的不育系外,还必须采取各种综合配套措施,使母本尽可能多地接受父本的花粉受精,以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产量。

    (1)科学使用九二0

    ①最佳喷施时期  九二0适宜的施用时期是在抽穗1%-10%之间,其中最佳喷施时期在抽穗15%-25%时,不育系之间略有差异。抽穗较分散或包颈较轻的不育系(珍汕97A、II32A等),喷施时间要略迟一点,第一次于抽穗5%-10%、割叶前喷,第二次在间隔36-48小时后、抽穗20%-25%、轻割叶当天喷;抽穗较集中或包颈较重的不育系(协青早、优IA、V20A等),喷施时期要适当早一点,第一次于抽穗1%-5%时为好,第二次在间隔36-48小时后、抽穗15%-20%时喷施,第三次则一般在母本抽穗35%-40%是施用,距第二次24-36小时。其余时期一般不宜施用。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甚至第二次)喷施时间最迟不能迟于抽穗30%时,否则柱头活力显著下降。

    一天中,不同时间喷施九二0对水稻植株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据试验,一天中不同时间喷施对水稻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尤其是第二次。在不割叶的情况下,早晨至上午9:30以前喷施的效果好于下午4:00至傍晚喷施;在轻割叶情况下,第二次喷施的效果以割叶当天边割边喷最好,上午11:00割叶、当天下午3:30喷放的效果次之,下午割叶、第二天早上喷的效果最差。因此,轻割叶的组合(如汕优系统、II优系列等),3次喷施都要在上午,以达到最佳效果。

    ②最佳施用剂量和次数  施用九二0可以提高繁制种产量,但并不是用量越大,产量越高。据试验,在一定范围内,九二0用量与母本株高、穗粒外露率、异交结实率、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当用量超过一定值时,异交结实和产量反而降低。不育系不同,其最佳用量也有差异,协青早A为120-150克/公顷,珍汕97A为150-180克/公顷,V20A为180-225克/公顷,II32A为240-270克/公顷。各次的剂量,应视喷施的时间、次数、苗穗群体结构、天气状况而定。一般喷施3次,掌握前轻、中重、后补原则,第一次在母本抽穗1%-10%时施用(即适宜喷施的初始期),用量约占剂量的15%-25%;第二次在抽穗15%-25%时施用,这一次是关键,剂量一定要足,约占总量的50%-60%;第三次在抽穗30%-40%时喷施,施用量约占总量的20%-30%。正常情况下不需喷施第四次,个别母本抽穗较分散的田块或花期不相遇(尤其是母本偏早)的田块可以喷施第四次。

    每次喷施的浓度,要根据喷施工具、时间、天气状况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农户和单位最好使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每次对水22.5千克/公顷,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以提高九二0黏附率和利用率。用常规喷雾器在高温干旱天气早晨露水未干情况下喷施时,用水量150-200千克/公顷;上午8-9时喷施,用水量200-300千克/公顷,以保证穗层一定的湿度。如果是割叶后的下午3-4时喷,则用水量增加到约300-400千克/公顷。多云阴天喷施,则应适当减少用水量,以早晨150千克/公顷、上午200千克/公顷为宜。

     ③配合施用九二0增效剂,提高九二0的吸收利用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九二0的功效,近10年来各地先后研制了多种九二0增效剂,以求提高植株对九二0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九二0用量,节省成本。其中效果最好、应用面积最大的是浙江农业大学与衢县种子公司合作研制的II、III型九二0增效剂(即制种乐),一般可节约九二0约1/3,幅度在1/4-1/2之间,可提早母本花时30分钟以上,提高柱头外露率10个百分点,增加制种量5%以上,并能改善种子质量,主要是减少穗上芽谷率。加入九二0增效剂后,第一次喷施的九二0用量降低一半左右,第二次用量降低1/3左右。

    (2)讲究赶粉技巧

    赶粉(即人工辅助授粉)是指抽穗扬花期人为地改变父本花粉粒离开花药的时间、速度、飞扬高度、方向和距离,促使花粉均匀散落在母本穗层上的技术措施。它是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繁制种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以竹竿赶粉效果最好,一般竹竿长3-4米,赶粉时用手握竹竿中腰部,对准父本株高的2/3-3/5部位,轻推、重摇、快抖、慢回手,使花粉随着一排父本扇动的风力上扬飘向母本厢内,均匀散落在穗层颖花柱头上随机授粉。赶粉时应注意把握好着力部位和用力强度,做到既要使花粉高高弹起,又要避免损伤父本茎秆叶片。同时还要注意风力,风力大时摇轻点,风力小或无风时摇抖重些。

     在始花期和终花期,一般每天赶粉2-3次,在盛花期每天赶粉3-4次,每次间隔30分钟左右。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粉,可以采用隔行赶粉,以增加母本授粉几率。

    (3)花时调节

    繁制种母本由于生理上有缺陷,开花零星分散,对穗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反应敏感,往往开花时间比父本迟,父母本花时相遇几率低。为了促使父母本花时相遇理想、颖花比协调(1:2.5左右),花粉量充足的前提下,根据父母本开花规律,进行花进调节可以提高异交结实率。除了九二0等激素能调节花时外,还有以下几个有效措施。

    ①抽穗扬花期灌深水  在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灌深水,人为地造成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具有调节田间温、湿度,协调父母本花时的效果,尤其是高温低湿天气下效果更加明显。
    ②母本赶露水  由于父本开花时间早,母本开花时间迟,加上群体大,抽穗扬花期间叶面存积露水多,大量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穗部温度回升慢,开花时间往往推迟。在晴天早上7-8时,用竹竿扎上一块塑料薄膜或一只编织袋赶掉母本穗层上的露水,可以降低湿度,提高穗部温度,促进母本提早开花。
    ③父本喷冷水  在高温干旱年份田间灌水较困难情况下,傍晚全田喷冷水(井水)或早上用井水单喷父本,能起到调节父母本花时作用。据试验及对制种农户的调查,此法可使父本延迟开花30-45分钟。

    (4)减少授粉障碍

    杂交水稻繁制种初期,为了改善母本异交性能,减少授粉障碍,一般采用人工割去母本剑叶,甚至采用剥苞的办法,来提高母本授粉几率。随着繁制种栽培技术的改进,母本异交结实率大幅度上升,对冠层叶片的功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短剑叶、不割叶的定向栽培技术在全国各地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还应该因地制宜,视配制组合、田块等情况人工控制冠层叶片长度。汕优、II优系列组合,宜适当轻割叶;V20A、协青早A、优IA等系列组合,一般田块剑叶较短可以不割叶。通常割叶时间比较固定,在母本抽穗15%-30%时,切忌贪图省力、方便,过早割叶。一般以割去剑叶的1/3为宜,不能超过1/2,否则易影响柱头外露率、异交结实率和千粒重。

     
    (七)病虫害的防治

     杂交水稻繁制种属于强化集约栽培,往往栽插密度大,施肥量多,父母本生长势旺,叶色嫩绿,常比普通水稻田更易遭受病虫害危害。因此,必须针对繁制种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1.病虫害发生特点

    杂交水稻繁制种是由两种熟期不同、特征特性各异的亲本按一定种植比例同田共生栽培方式组成,其病虫害与常规水稻生产比较,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后果等不尽相同。它们的发生特点是:

    (1)父母本生成势,株型形态、叶色及抗性都不同,亲本之一发生病虫害往往引发另一个亲本感染受害。
    (2)繁制种田还需采取某些特殊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易引起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如割叶引起白叶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扬花赶粉期一般不施用杀虫农药,灌浆期易发生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蛀心虫)大暴发。
   (3)母本的花粉败育,开颖时间长,依赖父本花粉受精结实等特殊性,导致某些特殊病虫害的发生,如稻粒黑粉病成了繁制种生产的特殊病害,而这一病害在普通水稻田中极少发生。
   (4)由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受到“三系”中质资源的制约,某些亲本尤其不育系长期应用而得不到更换。本身抗病虫性下降,如珍汕97A、V20A等不育系已在生产上应用近30年,抗病虫性远不如普通水稻品种,稻瘟病危害特别严重。
    (5)繁制种田病虫害往往发生早、数量多、时间长、程度重、危害大。

    2.常见病虫害防治

    (1)秧田期
    为使秧苗生长整齐、健壮、数量充足,在防治病虫害上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除了搞好种子消毒处理,减少种子病菌来源;铲除秧田杂草,以减少越冬或转移潜伏的虫源病源以外,重点抓好稻蓟马、叶蝉和叶瘟的防治。在移栽前防治一次病虫以防秧苗移到大田后扩散蔓延。

    (2)分蘖期
    在母本秧苗封行前,主要还是防治稻蓟马,从封行到拔节初期重点防好纹枯病和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及时注意病虫预测预报,用药对口,适时防治,以保证防效。

    (3)拔节孕穗期
    主要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应根据病虫情报及时用药防治。尤其在幼穗分化7-8期时,一定要全面防治病虫害一次,药量用足,为抽穗扬花授粉作好健身准备。

    (4)抽穗成熟期
    在繁制种田抽穗成熟阶段,一定要防治好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等常见病虫害。

    3.特殊病害的防治

    杂交水稻繁制种最特殊的病害是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在国内呈发展趋势,尤其是稻粒黑粉病已在繁制种生产中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25%,严重的可达到70%以上。不仅影响制种产量,而且影响种子质量,因而做好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稻粒黑粉病

     ①农业防治  从各地长期繁制种上生产实践表明,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程度不仅年度间、地点(基地)间变化很大,而且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田块间差别也很大,往往在轻发病年有较重的发病田块,重发病年也有不少发病较轻田块。因此,农业防治措施在该病防治中有特殊的重要性。农业防治不仅本身有效,且只有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保证较好的化学防治效果。更重要的是针对稻粒黑粉病所采取的农业防治措施,如选择晴朗少雨的天气为抽穗扬花期、进行土壤处理和清除病粒以减少病源菌、确保父母本相遇和足够的父本花粉量、搞好肥水管理等有效措施,与繁制种高产栽培完全一致。抓好这些措施,既可防病又可促进高产,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②药剂防治  近十多年来,各地加强了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的研究、示范和推广,虽然不同组合、不同地方、不同年度结果反映不一,但总的来看,药剂防治的效果良好,尤其有些复配新药防效理好,增产作用也较明显,施用技术也是成熟的。因此,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花期的药剂防治是控制或减轻病害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目前生产上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几种药剂,从防效和结实率两方面的综合效果看,主要有克黑净、灭黑1号、多菌灵、粉锈宁等。从防治时间来看,稻粒黑粉病的有效防治时期在孕穗末期至灌浆绿熟期,其中以盛花期防病效果最佳,一般在17:00以后喷药为宜。具体防治次数和剂量,主要是要根据当时当地天气状况、发病程度来考虑,一般开花季节天气较好,发病较轻的地区(基地)可以减少次数和每次的剂量,以免对异交率影响过大;反之,则应适当增加次数和剂量,以降低病粒率来增加异交结实率。在正常年份,一般防治1-2次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从次数上看喷2次的好于喷1次的,同一剂量在盛花期喷施的高于在终花期的,较高剂量优于低剂量。

    稻曲病

    ①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除越冬菌核。同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强氯精500倍液浸种12小时。

    ②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③老病区或杂交水稻繁制种集中的地区,或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25千克加5%井冈霉素水剂1.50-3.00千克,对水1050千克喷雾,或在始穗前6天左右每公顷用50%甲基托布当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35%稻曲清可湿性粉剂0.75-1.50千克,在破口前7-10天对水1050千克喷雾。